四川达州中药如何熬出头

发布时间:2022-04-01

  四川达州中药如何“熬”出头

   2003年04月07日12:36 四川在线-四川日报

  达州素有“川东药库”之称,据中(草)药资源大普查资料记载,达州境内家、野生中(草)药达2386种,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的40%,占川药资源的60%。中药材年产量5万吨左右,常年收购品种达560余种,其中乌梅、百合、皮桔、白芷、天麻、首乌等享誉国内外。有专家称:中药材是达州颇具市场比较优势的一大资源。

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绿色食物”、“绿色药物”已成趋势。达州把中药产业列为

  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,达州人明白:“不搞现代化,中药没出路。”但是,怎样才能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呢?

  “目前,在达州,中药更多是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,要形成产业优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就达州来说,两者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够、基础薄弱、人才奇缺和基础研究滞后这几个方面。”达州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孙宪如是说。

  谈到中药产业在达州的困惑,有关人士感慨万千: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。几乎很少人研究中药产业的内涵,也没有探索中药产业如何与农业结构调整、退耕还林、水土保持、生态建设、工业发展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,因此也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。这些年,达州也成立了中药研究所,但试验设备未配置,科研经费注入少,一时难以为中药产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。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,市药材站和各县药材公司经营困难,种植、加工、市场、标准体系都亟待建立健全。全市只有117名中药技术人员,而且主要集中在医院、药厂和药材公司,基地县、乡(镇)均无中药专业技术人员。技术瓶颈难以突破,传统中药与现代技术的对接才刚刚起步。

  “要振兴中药,建基地,抓龙头,强技术,兴市场是关键。”面对丰富的资源和惨淡的现状,有关专家呼吁。

  中药材基地是中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。遗憾的是,直到2002年5月,达州才启动了中药材良种繁殖基地。乌梅、银杏、栀子、川佛手、连翘、吴茱萸、瓜蒌等药材的种植逐渐从无序走向规范阶段。

  “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,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。”谈到中药的产业化和现代化,业内人士颇有同感。达州现有的7个中药企业资金短缺,没有研发能力,形成不了规模,制约了资源优势的转化。达州一直期待着一个契机,构建像太极集团一样的龙头企业,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。

  有关人士还特别强调,要让传统中药材融入更多现代内涵,建立健全中药研究机构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。人才培养应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,中药研究所应该发挥更大作用,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医学校也要争取开办中药专业,还要分期分批派送优秀中药专业技术干部到基地县、乡、镇和企业任职,加强对中药产业的指导。

  市场是实现药材灵丹疼康王价值和药农增收的根本途径。陕西汉中、哈尔滨三棵树等地通过开办药材交易市场,闯出了“一个大市场带一个大产业”的中药产业化发展路子。因此,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,把达州建成川陕鄂渝结合部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将有深远意义。

  【推荐】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 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

  任你邮印象30,30M大空间+彩信相册,免费试用!

  在职硕士,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

 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


上一篇: 阻断病毒攻击呼吸道,我们应该做好体内外全链条系统防护
下一篇: 兄弟园区双通道并行 助力中药材灵丹疼康王产业落地边境发展
四川达州中药如何熬出头
发布时间:2022-04-01

  四川达州中药如何“熬”出头

   2003年04月07日12:36 四川在线-四川日报

  达州素有“川东药库”之称,据中(草)药资源大普查资料记载,达州境内家、野生中(草)药达2386种,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的40%,占川药资源的60%。中药材年产量5万吨左右,常年收购品种达560余种,其中乌梅、百合、皮桔、白芷、天麻、首乌等享誉国内外。有专家称:中药材是达州颇具市场比较优势的一大资源。

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绿色食物”、“绿色药物”已成趋势。达州把中药产业列为

  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,达州人明白:“不搞现代化,中药没出路。”但是,怎样才能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呢?

  “目前,在达州,中药更多是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,要形成产业优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就达州来说,两者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够、基础薄弱、人才奇缺和基础研究滞后这几个方面。”达州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孙宪如是说。

  谈到中药产业在达州的困惑,有关人士感慨万千: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。几乎很少人研究中药产业的内涵,也没有探索中药产业如何与农业结构调整、退耕还林、水土保持、生态建设、工业发展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,因此也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。这些年,达州也成立了中药研究所,但试验设备未配置,科研经费注入少,一时难以为中药产业提供全面技术支持。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,市药材站和各县药材公司经营困难,种植、加工、市场、标准体系都亟待建立健全。全市只有117名中药技术人员,而且主要集中在医院、药厂和药材公司,基地县、乡(镇)均无中药专业技术人员。技术瓶颈难以突破,传统中药与现代技术的对接才刚刚起步。

  “要振兴中药,建基地,抓龙头,强技术,兴市场是关键。”面对丰富的资源和惨淡的现状,有关专家呼吁。

  中药材基地是中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。遗憾的是,直到2002年5月,达州才启动了中药材良种繁殖基地。乌梅、银杏、栀子、川佛手、连翘、吴茱萸、瓜蒌等药材的种植逐渐从无序走向规范阶段。

  “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,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。”谈到中药的产业化和现代化,业内人士颇有同感。达州现有的7个中药企业资金短缺,没有研发能力,形成不了规模,制约了资源优势的转化。达州一直期待着一个契机,构建像太极集团一样的龙头企业,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。

  有关人士还特别强调,要让传统中药材融入更多现代内涵,建立健全中药研究机构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。人才培养应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,中药研究所应该发挥更大作用,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医学校也要争取开办中药专业,还要分期分批派送优秀中药专业技术干部到基地县、乡、镇和企业任职,加强对中药产业的指导。

  市场是实现药材灵丹疼康王价值和药农增收的根本途径。陕西汉中、哈尔滨三棵树等地通过开办药材交易市场,闯出了“一个大市场带一个大产业”的中药产业化发展路子。因此,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,把达州建成川陕鄂渝结合部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将有深远意义。

  【推荐】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 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

  任你邮印象30,30M大空间+彩信相册,免费试用!

  在职硕士,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

 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


上一篇: 阻断病毒攻击呼吸道,我们应该做好体内外全链条系统防护
下一篇: 兄弟园区双通道并行 助力中药材灵丹疼康王产业落地边境发展